优配物料 阳新“粮三代”种出功能米:父亲曾随袁隆平学习育种技术 现今00后儿子专注功能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露 通讯员 严丽优配物料
10月16日,在阳新县半壁山农场恒嘉楚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葡聚糖水稻种植基地,一排排联合收割机正在金色稻浪中轰鸣作业,这些富含高蛋白、维生素、纤维素的稻谷,经加工后将发往浙江省安吉县糖尿病康养中心,成为特需人群的“养生米”。
收割现场。(记者 肖露 摄)
恒嘉楚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阳新媳妇杨洪君于2022年成立,前身为楚鸿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粮食种植、加工、销售等。而所谓的“养生米”,则是由她和丈夫盛祖华共同种植的功能米——葡聚糖米,这种大米在种植培育中使用纯植物(蘑菇、核桃之类)营养液,并增加葡聚糖转换酶的使用,可使大米淀粉转化为人体更容易吸收的β-葡聚糖,适用于“三高”患者、孕妇等身体虚弱人群。
夫妻俩为何能在一粒米上做出不同?关键是“老根基”与“新思维”的结合。他们既传承了祖辈吃苦耐劳的种粮精神,也敢于拥抱新事物,将目光投向健康农业新赛道。
祖孙三代接力种植粮食
父辈曾随袁隆平学习育种技术优配物料
1977年,盛祖华出生于阳新县半壁山管理区。上世纪90年代,正值轰轰烈烈的“下海潮”,与所有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盛祖华从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园艺系毕业后,也曾只身前往广东省东莞市闯荡,在那里,他结识了湖南妹子杨洪君,很快,同在异乡的两人相恋。
2000年,盛祖华带着杨洪君回到了家乡阳新,同年两人结婚。“在东莞机会虽多,但竞争激烈。”盛祖华回忆,“反而觉得家乡有土地、有根基,或许能走出一条新路。”于是,两人决定回乡,跟随父亲种粮。
盛祖华的爷爷种粮出身,父亲盛先发是1975年咸宁农校第一届毕业生,曾被省农垦局选派,以半壁山农场技术员身份,前往海南省陵水县跟随袁隆平学习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盛祖华夫妻。(受访单位供图)
2001年开始,盛祖华夫妻俩开始在阳新多个乡镇承租土地种植水稻。回忆创业之初的情景,杨洪君不免一阵感慨:“那时候真的很苦,每天一身泥一身汗,心里也常打鼓。但幸好有父亲在,他常常陪着我们下地,就像我们的‘定心丸‘”。
也正是在父亲的指导下优配物料,夫妻俩学会了粮食种植、收割、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技术。
2012年,盛先发因病去世。盛祖华夫妻俩则带着他的期盼,继续在家乡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粮三代”种出“功能米”
00后儿子携私域电商专注推广
为何会种植功能米?盛祖华说:“纯属偶然。”
2020年,夫妻俩无意间结识了一位浙江大米机械厂的负责人吴某,经他介绍,了解到苏州有一种酵素米,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而以植物酵素(红糖、洋葱、大蒜、水果、蔬菜等调和发酵而成)培育,营养高,富含能量,是合乎自然健康的大米。
同年6月,夫妻俩赴苏州考察学习,次年试种了10亩。“没想到效果不错,虽然价格高,但一上市就被周边餐厅抢购,消费者反馈口感也好。”杨洪君说,正是基于此,2022年,他们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60亩,并与阳新农发集团合作推广酵素米。
成品酵素米。(记者 肖露 摄)
尝到酵素米的甘甜后,2022年,两人又在吴某的介绍下,开始试种另一种能让糖尿病患者安心吃的功能米——葡聚糖米。
如何确定葡聚糖含量是否达标?试种第一年,两人便将成品送到上海微谱检测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每100克大米淀粉中,β-葡聚糖的含量为2.8克,虽然超过标准2.5克,但吃起来口感不佳。
于是他们从种子和营养液入手持续优化,第二年就将含量提升至3.8g。今年6月,公司先后与安吉县糖尿病康养中心、广西巴马五聚农业科技公司签订供货协议。
成品葡聚糖米。(记者 肖露 摄)
今年,两人的00后的儿子盛涛烽也回到家乡,成为新型“粮四代”。与祖辈专注于种植不同,盛涛烽更擅长营销推广农产品,他借助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渠道,以私域电商模式推广葡聚糖米,目前已吸引百余名“糖友”加入社群,实现精准对接。
看着远处正在作业的收割机,杨洪君笑言:“当年嫁到阳新,先生说家里有5000元存款,不会让我吃苦。结果发现并非如此优配物料,但还好在两人肯拼,才有了今天的事业。”如今,他们在半壁山、荆头山农场流转的稻田面积已达两千亩,年产值超6000万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创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富通优配 光影铸史,精神永存!《我的身后是祖国》珠海首映礼致敬抗美援朝英雄
- 下一篇:没有了




